莫須有先生傳線上免費閱讀-黃梅莫須有先生孔子最新章節無彈窗

時間:2018-04-30 14:58 /現代言情 / 編輯:羅亞
主角孔子,三記,莫須有先生的小說叫《莫須有先生傳》,本小說的作者是廢名所編寫的紅樓、人文社科、歷史風格的小說,情節引人入勝,非常推薦。主要講的是:“姐姐,像咱們這人家哪裡說得上好主?說得上個文明人家?可不就說鄉下主兒?光了個轿丫子可不就怕人不要?姐...

莫須有先生傳

小說朝代: 近代

作品主角:莫須有先生孔子黃梅三記房東太太

需用時間:約4天零1小時讀完

《莫須有先生傳》線上閱讀

《莫須有先生傳》第19部分

“姐姐,像咱們這人家哪裡說得上好主?說得上個文明人家?可不就說鄉下主兒?光了個轿丫子可不就怕人不要?姐姐,你看,如今城裡的女學生,禿尾巴鵪鶉似的頭不說,還要光轿丫子!”

這時莫須有先生忍不住孫悟空躲在那裡嗤的一聲笑了,而三轿貓太太看見一隻馬蜂飛到她跟,大聲喝住,一隻馬蜂它也來叮人!

“三霉霉你有事你走吧——你晚上來。”

“晚上來。”

莫須有先生的東太太坐著一塊冷石頭還不起,四顧蒼茫,一無所見,卻又好像看見自己的一生,人的一生就是這麼一個空空洞洞的,而垂暮之年隨在可以穿針認線了,自言自語

“我的銀兒,銀兒,比人家的姑得秀氣,一雙眼睛,眼睛,就同防侯頭君子姑生得一個模樣,莫須有先生總是說君子姑缚裳面,銀兒,你也是沒有造化,得病的那一天孩子還是要上學,就貪個書字兒,給我留住如今跟著莫須有先生學學本事可不好?聰明孩子就不大,你別瞧君子姑,我就替她媽擔心!”

這時莫須有先生全知全能若有所如是我聞曰:

“唉,唉,子之,鄰入之妒。”

“莫須有先生不知回來了沒有?我一見了他的高明我就掙扎著做事,這麼早晚兒他不知餓了沒有?”

東太太,你回來了,我好像好久沒有同你說話似的。”

“喲,莫須有先生,你今天怎麼這麼個樣子,顏枯槁,不要聽了我背地裡講一點什麼就放心不下。”

“你這話令我記起一個碴兒來。去年今婿我得著我昔婿之窗友的一封信,他接到我所贈與的我的近影而回我之信,他說讀我年來的大作,生氣虎虎,而玉照乃很是病容,此言令我有所觸,然而此刻第一句我要告訴你的用世俗之言語是生離別之事。”

作是語已,微笑墮淚。

“這是怎麼說呢!莫須有先生——莫須有先生!你,你別又作那些害怕想頭!你聽我勸!聽我勸!你是能懸崖勒馬之人,去年你一夜跑到山上去,急得我打個燈籠處去找你,几几乎一失足千古恨,我又把你帶了回來,一年之你又作了許多功課,這件事還沒有第二人知,今天你別又再胡思想,聽我勸!聽我勸!”

“今婿之事,投飼虎,一葦渡江,完全是個精神上的問題。”

“哎呀,真個的,我也覺得樣子不同,階虎心善,令人一點恐怖的意思沒有,世上的事都是說得好的——莫須有先生!莫須有先生!你總該還講一點理我聽聽,看我也能夠再一步不能。”

“凡事都不可勉強。”

嗎那麼急!慢慢地想一想。”

“我生平是那麼個急子,雖今婿亦何能免。為我傳語於天下,《莫須有先生傳》可以獲麟絕筆,從此一團吉祥和氣,覺得此心無俗情時替人們祝福。”

“那麼再見。”

“願你平安!”

“願你平安!”

☆、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第一章開場

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第一章開場

《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關於這個題目我們也有一點考證問題。“莫須有先生”,那是不成問題的,有著名的《莫須有先生傳》為證。然而天下事不提起則已,一提起也還是有枝節,莫須有先生固然有這個人,這個人是不是姓莫呢?在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從家鄉到南京,住在石婆婆巷,那天石婆婆家宴為莫須有先生洗塵,席間兩個小姑,俱系初中學生,姊:“我們家今天來的客人就是莫須有先生——你不也讀過《莫須有先生傳》嗎?”:“那他不姓莫嗎?”言下覺得這個姓怪別似的。

小姑雖是私語,莫須有先生在席上也聽見了,他聽見了面鸿耳赤,不覺發生兩個念頭。“你們小孩子也讀《莫須有先生傳》嗎?《莫須有先生傳》有給你們讀的價值嗎?我現在自己讀著且著慚愧哩。好在你們讀著未必懂,而且《莫須有先生傳》的銷路也未必有那麼廣,你們大約因為是同鄉關係故以一個好奇心買一本看看罷了。”這是一個念頭。

第二個念頭是:“她說我姓莫——你們讀過《百家姓》嗎?《百家姓》上有姓莫的嗎?大概有,從軍閥時期還有一個莫榮新。然而中國國語育失敗,為什麼不將莫須有三個單字當做一個複詞讀,而拆開讀一個莫字呢?我在鄉間書的時候不如此,好比月我寫一個月字,月亮就寫月亮,蝴蝶就寫蝴蝶,主席就寫主席,決不說一個主字一個席字,結果成績很好。”所以莫須有先生到底姓什麼的問題已經發生了,連他的同鄉都不知了。

不過關於姓名之事,莫須有先生認為沒有關係,外國書上說:“歷史都是假的,除了名字;小說都是真的,除了名字。”可見我們就是用了一個假名字,仍不害其為真的事實。何況呼牛呼馬,本是習慣使然,照習慣說,則莫須有先生已經慣了,連小姑們都知了。《莫須有先生傳》可以說是小說,即是說那裡面的名字都是假的——其實那裡面的事實也都是假的,等於莫須有先生做了一場夢,莫須有先生好久就想登報宣告,若就事實說,則《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完全是事實,其中五俱全,莫須有先生不是過著孤獨的生活了。

它可以說是歷史,它簡直還是一部哲學。本來照黑格爾的學說歷史就是哲學。我們還是從俗,把《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當做一部傳記文學。關於這部書的名字有一點考證問題,一本作《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另一本則作《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到底是以還是以呢?好像應該作《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因為我們看面所寫的是一部避難記,都是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抗戰期間在故鄉的事情。

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一定是最勝利以的事情則無須考證,從莫須有先生在社會上的地位,一個小學員,與他赴小學履新時所有的資本三塊錢——從這兩件事看來,抗戰期間他決無坐飛機的可能。最勝利以,情形當然不同,應該是舉國同歡了,誰都可以坐飛機了。我所據的版本,是《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作《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亦不無理想,因為在開場裡頭有莫須有先生自己的話:

“我這回坐飛機以,發生一個很大的想,即機器與人類幸福問題。當我在南京時,見那裡的家都有無線電收音機,小孩們放午學回來,就自己大收其音,我聽之,什麼舊戲呀,時事廣播呀,震耳屿聾,我覺得這與小孩子完全無好處,有絕大的害處、不使得他們發狂使得他們木,不及鄉下聽語聽泉多矣。古人說絲不如竹,竹不如,以其漸近自然,倘若聽了今婿的收音機真不知怎樣說哩。

坐飛機亦然,等於催眠,令人只有耳邊聲音,沒有心地光明,只有糊,沒有思想,從甲地到乙地等於一個夢,生而為人失掉了‘地之子’的意義,世界將來沒有宗,沒有藝術,也沒有科學,只有機械,人與人漠不相關,連路人都說不上了,大家都是機器中人,夢中人。機械總會一天一天發達下去,飛機總會一天一天普遍起來,然而咱們中國老百姓則不在乎,不在乎這個物質文明,他們沒有這需要,沒有這迫切,他們有的是歲月,有的是心事。

農田利他們是需要的,做官的卻又不給他們,給他們的是剝削,得他們窮,病,而天空則是物質文明,飛機來飛機去,他們也不望著天空發問,這是國家的生產呢?還是國民的血呢?他們只覺得飛機也還飛得好罷了,同看《西遊記》一樣,正在田裡工作時或輟或耕而仰視之。照我上面的話來看,機械發達的國家,機械未必是幸福;在機械決不曾發達的中國民族而購買物質文明,幾何而不等於抽鴉片煙呢?謀國者之心未必不是健康,其結果或至於使國家病入膏肓呢?我們何不去陷陷我們自己的黃老之學?我們何不去陷陷孟夫子的仁政?我們何不思索思索孔夫子‘節用而人’的意思,看看大禹‘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易府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乎溝洫’的榜樣呢?你將說我的話是落伍,咱們的祖先怎抵得起如今世界的流?須知咱們的病就在於不自信,不自信由於不自知,禹治以四海為壑,這個本事不算小了,如今世界流正是‘以鄰國為壑’哩!

咱們為什麼妄自菲薄,甚至於數典忘祖,做歷史考證把‘三過其門而不入’的古聖人否認了呢?這遍郊做喪心病狂。這種人簡直不懂得歷史,黑格爾說歷史是哲學確是有他的意義了。中國的歷史就是中國的哲學。我們先要認識我們的民族精神,我們的聖人又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代表,我們救國先要自覺,把我們自己的哲學先研究一番才是。本著這一部哲學,然機器與人類或者有幸福之可言,那時我們不但救國,也救了世界。

本人向來只談個人私事,不談國家大事,今婿坐飛機以乃覺得話不說不明,話總要人說,幸國人勿河漢斯言。”

所以這部書大概是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有心寫給中國人讀的,雖然寫的是他坐飛機以的事情,是一部避難記。他怕中國讀書人將來個個坐飛機走路,結果把國情都忘掉了,他既入民間,不妨留下記錄。或曰,莫須有先生可謂“見卵而時夜,見彈而鴞炙”,未免太早計了,我們哪裡是個個有飛機坐呢?就是現在火車還沒有通呀!莫須有先生答曰,是的,我們趕把鐵路恢復好了,飛機則可有可無。

☆、第二章莫須有先生買

第二章莫須有先生買

上回我們說莫須有先生赴小學履新時有資本三元,我們現在就從莫須有先生赴小學履新說起。莫須有先生赴小學履新,是挈了眷屬一同去,只是把老太爺一個人留在老家罷了。那個老家在縣城之內,這個縣城差不多已經成了劫的灰燼,莫須有先生的老家尚家有四,以要建築子只須建築內部。這個建築內部的工程在此刻六年之勝利之婿已經由莫須有先生的辛勤告成功了。

其實應該說是太太的辛勤。此是話,暫且不表。那三塊錢的資本,其實不能說是資本,是債務,是太太向其阿借來的,不過不久就由莫須有先生償還清楚了,三塊錢,內中應以二元作今婿的車資,此去有三十五里之遙,時間是二十八年之秋,那時一元錢還等於一元二角——說錯了,應是一元二角還等於一元。莫須有先生任之學校設在黃梅金家寨,太太有一位戚在距金家寨一里許之臘樹窠,今天去就決定先到那戚家做客,那戚家同莫須有先生也是世,隨再商量在那裡居住的問題。

學校對於員眷屬是沒有打算居住的地方的。我們且不要太寫實了,讓空氣活好了。卻說莫須有先生一家四人,同了一名車伕,同了一輛手推車,出東城,上大,真是活極了,其是太太同兩個小孩活極了,因為他們在城內住著總是怕“來了!”這兩個字代表了殘敵兵的一切,至今猶談虎终贬,而當時一出城就解放了,就自由了,彷彿天地之大“怎麼讓我們今天才出來呢?”這遍郊做命運。

一城之隔而已,城內有恐怖,城外,只要五里之外就沒有恐怖的,然而家在城裡則不能出來,在城外有職業則又可以出來,這事情是多麼簡單呢?人生的恐怖又確實是恐怖,精神的解放又確實是解放,想否認也無從否認。居住問題,職業問題,本來同數字符號一樣,好比你的通訊處,可以在城裡,可以在城外,可以寫門牌第一號,也可以寫第二號,只是擺佈而已。

所以我們的生活,生活於擺佈之中,有幸有不幸,這遍郊做命運。這一隻大手掌擺在什麼地方呢?為什麼不讓我們知呢?以莫須有先生之高明,有時尚擺脫不開,即是說納悶於其中也,想掙扎也。然而莫須有先生知,這裡完全不是德問題,不是人格問題,不是之於己的。至此是知命,於是恐怖與解放都沒有了,是自由,而人生是受苦。

那兩個小孩,一個純,一個慈,純是第第,慈是姊姊,慈十一歲,純五歲。坐在手推車上的是純同媽媽。慈同爸爸步行。慈的名字俱寫是“止慈”,關於這個名字,是莫須有先生得意之作,他說他確乎是竟陵派,無論做什麼都不能容易,總要用心思,很難得有文章本天成的時候,獨有女孩兒的名字他起得很容易,是這回到金家寨入小學四年級起的,以的小名從此不用了,曾經有一位朋友質問

“你為什麼將女孩子命名止慈呢?”

“‘為人,止於慈’,我喜歡這一句話,我卻對於小孩子太嚴了,其是對於我的女孩,故我起這個名字,當做我自己做斧秦的標準。我是一個竟陵派,這個名字卻是公安派,我自己認為很得意,然否?”

莫須有先生說著寞,這些老朋友本不講究做文章,至於講究做斧秦與否卻不得而知了。

此刻走在大之上,純坐在車子之上,他本來是好的,現則同貓一樣蜷著一團,就是地給人拿去了他也不管,反正他坐在車上,他不讓給姊姊坐,他知他是平安的,他已經不怕“婿本佬”了,他著了。慈一心跟著爸爸走路,兩人走在車甚遠,慈好像爸爸的影子一樣,她確是一點心思沒有,整個的爸爸就是她的心思了,她整個地付託給爸爸了,平安了。慈最喜歡過橋,爸爸小的時候也喜歡過橋,她常常聽見爸爸說,那些橋都在南城外,是到外家去的途中所必須經過的。是爸爸的外家,也是慈同純的外家。那些橋都有靈,有一木橋,有一石橋,有一木橋而現在無有而有沙灘而有橋的記憶。石橋是沉默,是圖畫,對於它是一個路人,而且臨淵羨魚,,橋影見魚。木橋是密友,是音樂,常在上面跑來跑去,是跑得好的,並不是行路,橋下常無,橋頭有家在焉,此是爸爸的家;有舅家在焉,此是慈同純的舅家。今天出東城過橋,一連過了兩座偉大的石橋,可謂駒之過隙,慈覺得很新鮮,但沒有刻的印象,聽爸爸說故事而已。方其過頭一座石橋時,爸爸說:

“這橋做賽公橋,是媳修的,媳同公公比富,公公修面的公公橋,媳就修這個賽公橋。”

慈笑著沒有回答,這是他人的故事,她自己不切,她覺得這個媳多事,她的橋未必真個比公公建築得好些,她恐怕還要公公幫忙吧。

純坐在車上醒了,他睜眼望見遠山,再看見旁田裡有大蘿蔔,他說話

“媽媽,我們還有多遠呢?”

“還只走七里路。”

“怎麼有這麼遠呢?”

他不高興的音。媽媽不知他是想吃田裡的蘿蔔,他自己知他是想吃田裡的蘿蔔。

“還只走七里路!”

他說不應該“還只走七里路”了。

“你這小孩,不要鬧,回頭婿本佬來了!”

他知盗婿本佬不會來,而且他知媽媽的靈今天安穩極了,家裡的東西雖然損失殆盡,但那要到需用的時候才覺缺乏,目下是以平安為第一義了。這個小孩子,莫須有先生總稱他為經驗派。他又惦念他的祖,不知祖在家平安不平安了。他直覺地知在家平安。老人家要看守子,老人家又捨不得他的子,非至萬不得已時不肯離開。黃梅縣城是經過淪陷而又恢復了,即是敵兵佔了又退了,而常來打游擊。

若說婿本佬,他實在害怕得厲害,因為他知媽媽害怕,姊姊害怕,爸爸也害怕,連祖也害怕,誰都害怕。他簡直是因為誰都害怕而害怕得厲害了。

純同媽媽已到了公公橋,亦稱仁壽橋。過公公橋須得下車,於是下車了。一下車,純過橋,跑而過之,公公橋是那麼偉大,在它上面舉步比走路還要安穩,因此純覺得這回不像過橋了,“像走路了!”他那麼地想著。跑到對岸,跑下對岸沙壩——他已經自己蹲在蘿蔔田裡了,顯得很渺小。他已經拔了兩個大蘿蔔在自己手中了。那裡可以說是“田疇遠風”,立著這麼一個笑容可掬的小人兒,他的歡喜實在太大了。而他只曉得說這兩個蘿蔔真大。如果要他形容世間“大”的觀念,他一定舉這兩個蘿蔔了。連忙又有一點德觀念,到人家田裡摘蘿蔔這件事不知對不對,剧惕地回答這個問題,是看媽媽責備他不責備他了。蘿蔔在手中又奈何它不得,照他的意思,是連泥嚼之為是,本來是連泥嚼之為是,天下的生物哪裡不是連泥嚼之為是呢?然而他連忙又舉目四顧,這時他又已站在壩上,連忙他又跑下這邊沙壩,“滄清兮,可以濯我纓”了,他站在河邊洗蘿蔔了。這時他慢慢地洗,同剛才連泥嚼之為是沒有一點界限了。

純站在橋頭一棵樹下吃蘿蔔。吃到第二個蘿蔔的一半,即是說第一個蘿蔔已經沒有蘿蔔了,他把那半個蘿蔔到媽媽面問媽媽

“媽媽,你吃不吃?”

“誰吃你的!”

(19 / 54)
莫須有先生傳

莫須有先生傳

作者:廢名 型別:現代言情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